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水產微生物與飼料創新團隊構建了首個草魚腸道微生物基因目錄,并解析了草魚腸道微生物組的主要互作模式和功能特征,為魚類腸道菌群調控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組(Microbiome)》上。
共生微生物可調節養殖魚類的生長和健康性狀,目前對魚類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的了解較少。該研究利用宏基因組學技術,構建了草魚腸道微生物的非冗余基因目錄(57.6萬個基因),并對基因目錄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和功能注釋。
該項研究發現,草魚腸道微生物存在兩個功能群,二者在生態學上表現為互斥模式,并在與宿主互作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研究發現,兩個功能群在碳水化合物利用、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藥性基因方面均表現出顯著的遺傳能力差異;功能群2與功能群1的比值能夠有效反映不同飲食下草魚的腸道微生物群結構及功能特征,該比值可作為評估魚類腸道菌群穩態的指標。
據悉,該研究豐富了魚類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目錄資源,揭示了魚類腸道菌群主要門類的功能特征,并提出了腸道菌群調控的潛在靶標。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資助。
來源:工人日報
提醒:本文章所有內容均來源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若有侵權內容,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修改,特此聲明!